该拒绝还是满足

 

孩子看到东西就想买,该拒绝还是满足?当孩子妈妈,我想的时候,从来不是选择买或不买的问题。这背后,藏着做父母的哲学,也藏着关乎孩子成长的大学问。

生活中,面对孩子的购买欲,上来就拒绝的父母并不少:

家里玩具一堆,还买什么买

就知道买玩具,你也不看看你什么成绩”……

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,孩子物质的需求背后,其实都有一个心理需求。直接简单粗暴地拒绝,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父母。因为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句话,潜台词都是:你提出这个需求是不应该的;你不配买玩具;你不好,你很糟糕;一次次被拒绝,一次次被否定,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种下自卑的种子。而频繁的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,会导致孩子对某种事物极度渴望,产生补偿性心理。压抑孩子的购买欲,只会让孩子过早体验到物质匮的精神压迫感。那些一直得不到满足的需求不会消失,而是会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,用再多的物质也填不满。 童年里所缺乏的东西,都会成为孩子余生里最可怕的执念。

在心理学上有一棘轮效。说的是,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,即易于向上调整,而难于向下调整。总是被满足的孩子,心理上会有一种棘轮效,父母满足的越多,孩子想要的越多。他们心里会形成一种认知:认为只要是他想要的,父母都会无条件的满足。从小时候的玩具,会变成后来的一些名牌衣服、鞋子、手机,长大后再变成票子、车子、房子......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,永远不懂得收敛,也不懂得体贴父母,任性而自私。最终导致父母一辈子艰辛操劳,孩子一辈子索求无度。毫无底线的满足,只是一种无下限的溺爱而已。

当孩子提出购物需求时,其实是培养孩子消费观的最好时机。对此,央视少儿主持人周洲曾分享过三个很实用的方法,值得父母们借鉴。

1. 帮孩子区  。很多时候,孩子要买东西,并不一定是缺,而是单纯的想要拥有。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清,购物时,才能帮孩子更好的选择。“需,是一定要有的东西,没有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。“想,一定程度上就是欲望,有了更好,没有也不会怎样。需要的,一定要买;想要的,酌情考虑。

 2. 提前约定消费的价格和数 。提前和孩子约定,就是给孩子一定的尊重和自由,这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自觉和价值感。无形中,不仅让孩子对自己的需要形成了判断力,更保护了亲子之间的关系。

 3. 和培养财商相结合。 培养孩子的财商,一来,可以让孩子学会正确管理和使用金钱;二来,可以让孩子学会规划,理智购物。从幼儿园开始,父母可以每个月给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钱,并允许孩子自己独立支配使用。然后为孩子准备一个记账本,教他记账,方便孩子对自己支出的钱、剩余的钱、以及钱花在哪儿,都一目了然。父母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,孩子才能学会合理消费,珍惜金钱,而不是随意挥霍。当孩子开口要买东西时,其实就是父母给孩子的过程,父母只有讲究方法,才不会让杯子过于满,也不会让杯子过于空。聪明的父母都懂得:孩子的物质需求很重要,孩子的心理需求也重要。

当我们允许孩子消费并控制消费的时候,孩子就会明白:父母允许自己买,是因为爱自己;而父母控制消费,更是因为爱自己。不同的是,前者是尊重,后者是培养孩子管理钱的能力。父母智慧地引导和教育,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。

创建时间:2022-11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