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伤害孩子的“礼貌”

每位家长都想培养出有教养的好孩子,生怕别人说自己的孩没家。不少爸妈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、秀才艺,礼让他人,等到大家点赞夸奖,却立马又说:没什么,再表扬,孩子又要骄傲了”这不仅是亲友聚会的必演曲目,也是很多人并不愉快的童年经历。但需警惕,这4中国式礼,或许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。

1.          1、  过度谦让。谦让是好品质,只是没有原则地过度谦让,会给孩子极大的误导。让与不让,应是孩子心甘情愿做出的选择,而非大人们道德绑架下的逼迫。古训里的兄友弟恭,尊老爱,目的是为了人们在家庭中,建立良性互动。可一旦父母横加干预,这种互动,就可能衍化为伤害。

2.         2、 替孩子谦虚。有一些家长在面对别人对自己孩子夸奖的时候,总是反驳对方。说自己家孩子其实不懂事,家长会认为这种说法是一种谦逊的方式,但是小孩子根本不懂这些,他们就会觉得父母说的是真的。孩子不像大人这般复杂,他们的世界黑白分明,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。当孩子听到父母替自己谦虚,不会觉得这是教养的表现,只会认定自己就是不值得夸赞。时间一长,孩子会处于自卑当中,这样的中国式礼是不可取的,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。作家三毛,在《送你一匹马》中,讲过自己的故事。从小到大,无论她发表多优秀的作品,父亲都从不认可。1983年,三毛发了篇《朝阳为谁升起》,好评如潮,没想到这次父亲竟一反常态,向众亲友夸起了她。没想到,父亲这个小小的举动,让三毛震动不已,她哭着说:“你这一句话,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”原来,父母等待孩子成才时,孩子却在等待父母的一句肯定。如果你的孩子配得上一句表扬,那就别再替孩子谦虚,大大方方地给予肯定和认可。这一点,对家长来说一点也不难,但在孩子心里,却弥足珍贵。

3.           3、   逼孩子打招呼。“不打招=没有礼,想必是不少家长信奉的社交规则。在现实生活中,总有一些家长喜欢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叫人,明明知道自家孩子性格很内向,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表现自己,但是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,非要让孩子彬彬有礼。见孩子扭扭捏捏,家长忍不住嗔怒道:叫人都不敢,将来怎么在社会上混”其实这样的家长从来都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,因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。甚至有些孩子不叫人,家长还会辱骂他们、威胁他们。时间长了,就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心理问题,面对陌生人的时候,孩子就会更加厌恶这种环境和氛围。每个孩子性格不同,你不能让一个活泼多动的孩子时刻保持安静,同样不能逼一个内向腼腆的人成为人来。在“叫不叫这件事情上,应在考虑孩子性格的基础上,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。比如,当你的孩子太害羞,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问好。“孩子,这是隔壁家的奶奶,奶奶早上.......也许一开始,孩子仍会有点笨拙,有点露怯,但父母们不要着急,对自己说让他慢慢来吧,相信他搞得定”毕竟,那些不善于的孩子,总能找到他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。

4.            4、 强装大度。有很多家长为了展示自己的宽容和大度,会在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,要求自己家孩子向别人道歉,这种无端让孩子让步的方式会让他们内心受挫。这样的家长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,无缘无故的委屈全让自己家孩子占了,慢慢的孩子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。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,这样的心理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。其实,我们只要引导孩子处理好两个关系——与自己的关与他人的关,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。

 与自己的关:教会孩子温和且坚定地表达自我,鼓励他们敢于拒绝。并告诉孩子,拒绝,是很正常的一件事。

 与他人的关:学会向外界求助,比如老师、同学。当孩子自己解决不了问题,就要建议他借助外力,帮自己争取。

最后,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,受欢迎很好,但不要为了取悦所有人而委屈了自己。

创建时间:2022-09-22